Yahoo Search Busca da Web

Resultado da Busca

  1. 雷斯威克條約 ( Treaty of Ryswick )是1697年9月20日, 法國 和 奧格斯堡同盟 在 荷蘭 雷斯威克 締結的國際條約,終結1688年爆發的 大同盟戰爭 。 此條約的基本原則在於恢復1679年 尼美根條約 以降的占領地。 主要內容 [ 編輯] 根據條約, 路易十四 的法國獲得 史特拉斯堡 和 西班牙島 西部(現在的 海地 ),恢復南 印度 的 朋迪治里 和 加拿大 的 新斯科細亞 。 西班牙 恢復被法國占領的 加泰隆尼亞 和 盧森堡 等地域,長期屬於法國的 洛林公國 返還 洛林公爵 。 英格蘭 未獲得領土,但是,路易十四承認 威廉三世 為英格蘭國王,承諾今後不再援助因 光榮革命 流亡法國的 詹姆斯二世 。 關連項目 [ 編輯] 大同盟戰爭. 外部連結 [ 編輯]

    • 戰爭起因
    • 戰事
    • 戰後
    • 參見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1688年末,英格蘭天主教國王詹姆斯二世在光榮革命中被廢黜並逃到了法國,於是新教徒威廉和瑪麗登上了王位。威廉並加入了奧格斯堡同盟以抵抗法國。在北美,新法蘭西和英格蘭北部殖民地 ( 於1686年在新英格蘭自治領中已經統一 ) 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那時易洛魁族人掌控了經濟上重要的五大湖毛皮貿易,但自1680年以來一直與新法蘭西有所衝突。在新英格蘭的慫恿下,易洛魁族人切斷了新法蘭西和西部部落間的貿易。新法蘭西則襲擊紐約州西部塞內卡人的土地作為報復。而後,新英格蘭則支持易洛魁族人藉著襲擊拉欣市來攻擊新法蘭西。 在新英格蘭與阿卡迪亞間的邊界也有類似的緊張關係。阿卡迪亞是新法蘭西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蘭西並將緬因州南部的肯尼貝克河定為其邊界。來自麻薩諸塞州的英國移民 ( 其所被授予的特權包含緬因州區域 )...

    新英格蘭、阿卡迪亞和紐芬蘭戰場

    此戰的阿卡迪亞和新英格蘭戰場也稱為卡斯坦之戰及博杜安神父之戰。1688年四月,英國總督安德羅斯 ( Edmund Andros ) 劫掠了卡斯坦的家以及佩諾布斯科特灣 ( Penobscot Bay ) 上的村莊。八月下旬,英國突襲了蓋斯伯勒村 ( Guysborough, Nova Scotia ) 的法國村莊。為了回應這些突襲,1688年8月13日從紐卡索鎮 (Newcastle ) 開始,卡斯坦與瓦巴納基聯盟便沿著新英格蘭和阿卡迪亞的邊界進行東北海岸戰役,殺了不少移民。幾天後,他們在北雅茅斯鎮 ( North Yarmouth ) 殺了兩個人。1688年秋,瓦巴納基聯盟的成員在肯尼邦鎮 ( Kennebunk) 則殺了兩戶人家。 1689年六月,數百名阿布納基 ( Abenaki ) 和彭納庫克 ( Pennacook ) 印地安人在Kancamagus和Mesandowit的指揮下突襲新罕布夏的多佛,殺了二十多人並俘虜了二十九人。這二十九人都被賣到新法蘭西囚禁。六月,他們在索科則殺了四人。為了回應這些突襲,一群二十四人組成的連隊興起去找尋屍體並追趕印地安人。在與印地安人衝...

    魁北克和紐約戰場

    1689年八月,一千五百名易洛魁族人為了尋求對總督Denonville行動的報復,於是攻擊在拉欣市的法國人的定居地。之後方提納取代Denonville為總督,並攻擊奧農達加的易洛魁族村。1690年初,新法蘭西及其印地安的盟友便攻擊英國邊境的移居地,特別是在紐約州的斯克內克塔迪。這次的攻擊興起了兩支英國遠征軍:一支是由康乃狄克州的民兵將軍溫斯羅普 ( Fitz-John Winthrop ) 所率領,以針對蒙特婁;另一支則是由威廉·菲普斯爵士所率領,以針對魁北克。溫斯羅普的遠征由於疾病和補給的問題而告失敗,而菲普斯則是在魁北克戰役中被擊敗。 在威廉王之戰中,新英格蘭唯一重要的進攻態勢是魁北克和羅亞爾港遠征,其餘則主要是英國的殖民從事防禦作戰,小規模戰鬥和報復性的突襲。易洛魁族的五族就常受英國盟友的軟弱之苦。在1693和1696年,當紐約州 ( Province of New York ) 的英國殖民還處在被動之時,法國及其印地安盟友就肆虐易洛魁族的城鎮並毀壞莊稼。1697年,英法兩國和解,然而被英國的殖民所遺棄的易洛魁族人仍與新法蘭西作戰。直到1701年在蒙特婁,新法蘭西與大批易洛...

    哈德遜灣戰場

    英法之間因在北美之北極地區的利益而一直進行之經濟戰爭也以威廉王之戰為背景。到了1680年代初期,哈德遜灣公司早已在詹姆斯灣及哈德遜灣南部地區建立了貿易前哨。從1686年總督Denonville所組織的遠征開始,就有一連串主要由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所帶領對哈德遜灣公司的突襲。大部份這些前哨都被法國突襲隊所佔領。在主要海戰中其中一場,d'Iberville便在哈德遜灣以單艘船艦就擊敗了三艘英國的船艦。

    1697年的雷斯威克條約,結束兩殖民強權間的戰爭,並將殖民地的邊界回歸到戰前狀態。但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五年之內,殖民地就被捲入了下一階段的殖民地戰爭 —安妮女王之戰。在1701年與法國和解之後,易洛魁族人在安妮女王之戰中就保持中立,從不參與戰爭活動以反對任何一方。英國和阿布納基人之間則仍有高度的緊張關係。在安妮女王之戰中,阿布納基人再次與法國一同作戰抵抗英國。 對哈德遜灣公司的代表而言,雷斯威克條約並不令人滿意。由於在戰前,該公司在哈德遜灣的大部分貿易站都已輸給了法國,戰前狀態的規定則意味著他們仍得在法國的控制之下。當烏得勒支和約結束了安女王之戰時,該公司才在談判桌上收復其貿易地區。

    The First Frontier: 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Struggle, Savagery and Endurance in Early America "Our Enemies are exceedingly cruel" by Scott Weidensaul

    维基文库中相關的文本:**Gilman, D. C.; Peck, H. T.; Colby, F. M. (编). 新国际百科全书 (第1版). 纽约: Dodd, Mead. 1905.
    • 北美洲
    • 簽訂 雷斯威克條約恢复 戰前狀態法國成功摧毀大量英格蘭殖民者據點和英格蘭艦隊
    • 1688-1697
  2.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雷斯威克條約 ( Treaty of Ryswick )是1697年9月20日, 法國 和 奧格斯堡同盟 在 荷蘭 雷斯威克 締結的國際條約,終結1688年爆發的 大同盟戰爭 。 此條約的基本原則在於恢復1679年 奈梅亨條約 以降的占領地。 雷斯威克條約.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雷斯威克條約()是1697年9月20日,法國和奧格斯堡同盟在荷蘭雷斯威克締結的國際條約,終結1688年爆發的大同盟戰爭。 此條約的基本原則在於恢復1679年尼美根條約以降的占領地。

  3. 並於1697年簽訂雷斯威克條約》,該條約使得盧森堡再次回到西班牙王國手上。 奧地利哈布斯堡時期(1715~1795) [編輯]

  4. 在1697年秋天法國與大同盟各國簽訂雷斯威克條約降低對荷蘭的關稅並歸還1679年以後佔領的大多數領土包括大部分的薩伏依德意志的洛林與盧森堡西班牙東部的加泰隆尼亞),只保留著史特拉斯堡和西班牙殖民地海地同時路易十四承認威廉三世為 ...

  5. Media in category "Rijswijk, South Holland" The following 200 files are in this category, out of 644 total. (previous page) ()

  6. www.wikiwand.com › zh-hk › 威廉王之戰威廉王之戰 - Wikiwand

    威廉王之戰(1688年-1697年)也被稱為第一次殖民戰爭(法語:Première guerre intercoloniale)、第二次印地安人戰爭[2]、博杜安(英語:Jean Baudoin)神父之戰[3]、或卡斯坦(英語:Jean-Vincent d'Abbadie de Saint-Castin)之戰[4] ) 是大同盟戰爭的北美戰場。此戰為新法蘭西與新英格蘭與其印地安盟友在北美洲的六 ...